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戴小華、永樂多斯、慧喜法師、覺誠法師、李瑞騰及楊錦郁在吉隆坡KLCC國際書展中推廣《星雲大師全集》。 人間社記者錢寶寶攝
圖說:慧喜法師、覺誠法師、李瑞騰及楊錦鬱憶起大師對自己一生的影響。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戴小華提及與大師因文學而結緣,她也不曾忘記星雲大師在她出席文學會議時給予過的資助。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永樂多斯表示星雲大師是父親的朋友,雖然兩人的宗教不同,但兩者強調慈悲、仁愛及寬容的精神讓彼此的友誼跨越宗教的藩籬。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覺誠法師分享從大師身上學到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深知要用佛法的力量去忍耐遇到的困難。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慧喜法師則分享對《參學瑣憶》一篇<麻竹園小弟弟>印象頗爲深刻。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李瑞騰談及大師一生出版許多著作,而大師總把書籍版費捐出,就如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這都是在回饋社會,可以説是「筆墨所得,回饋筆墨」。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
圖說:楊錦郁以讀者身份,講述自己受大師著作的影響。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攝研討《星雲大師全集》 談大師對弟子一生影響
2024-04-17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及《人間福報》總監楊錦郁4月12日於吉隆坡KLCC城中城會展中心第一展廳主舞台,進行《星雲大師全集》研討會。透過這場研討會,現場百名出席者可以得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近百年的人生歷練,總給予弟子和信徒各種的啓發性教育。
研討會由《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主持,問及與星雲大師的師徒因緣,覺誠法師表示,出家前是因為《普門》雜誌認識大師,從而走入佛門。覺誠法師早年擔任輔警時,在執行取締行動時發現風月場所青少年的問題,也發現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聽到青少年背後的苦楚,看到人性的真善美,覺誠法師滿腔熱血地想要幫助被忽略的弱勢群體,最終決定用宗教來幫助他們。
學佛的過程中,覺誠法師從大師身上學到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深知要用佛法的力量去忍耐遇到的困難。星雲大師把自己視為貧僧,但卻能做到不為錢所困,常展現「給」的精神。
慧喜法師曾參與《星雲大師全集》編委,曾毓林邀請為大家導讀《星雲大師全集》篇章,讓大家可以更容易了解內容。其中,《參學瑣憶》一篇〈麻竹園小弟弟〉讓他印象深刻。文中提到一名10歲孩童對大師說,希望長大後大師還依舊會關心他。大師向來都很關照青年人,大師就曾為鼓勵學生繼續為佛教事業而努力,連夜寫了「佛」字贈予學生。當時大師剛從腦中風中康復,大師的一筆一劃,無不帶出他對青年人的疼惜。
大師強調要「給人希望」,慧喜法師透露,在大師的要求下曾與其他法師翻閲外界與大師的書信,4千多封的信件內容,都與尋求金錢上的資助有關,而大師都一一為大家解決安全問題、實現留學深造的夢想等。
曾毓林請李瑞騰以學者的角度談《星雲大師全集》的社會功能,李瑞騰首先談及大師一生出版許多著作,而大師總把書籍版費捐出,就如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這都是在回饋社會,可以説是「筆墨所得,回饋筆墨」。此外,大師鍾愛古典文學,寫《釋迦牟尼佛傳》,是對歷史的改編,寫《海天遊踪》,當中有許多關於參訪各國的遊記,因此,佛光山大力推廣歷史類的作品集,也增設報告文學的獎項,使得佛光山能推廣文學,秉持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出版各類出版品。
楊錦郁以讀者身分,講述自己受大師著作的影響。她因為大師〈老二哲學〉的文章,讓她能在職場生涯中做到不與人產生衝突;一句「禪是一朵花,禪是一輪月,禪是一生情,禪是一顆心」啓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在去年出版《花希望成為自己的樣子》一書。
研討會由《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主持,問及與星雲大師的師徒因緣,覺誠法師表示,出家前是因為《普門》雜誌認識大師,從而走入佛門。覺誠法師早年擔任輔警時,在執行取締行動時發現風月場所青少年的問題,也發現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聽到青少年背後的苦楚,看到人性的真善美,覺誠法師滿腔熱血地想要幫助被忽略的弱勢群體,最終決定用宗教來幫助他們。
學佛的過程中,覺誠法師從大師身上學到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深知要用佛法的力量去忍耐遇到的困難。星雲大師把自己視為貧僧,但卻能做到不為錢所困,常展現「給」的精神。
慧喜法師曾參與《星雲大師全集》編委,曾毓林邀請為大家導讀《星雲大師全集》篇章,讓大家可以更容易了解內容。其中,《參學瑣憶》一篇〈麻竹園小弟弟〉讓他印象深刻。文中提到一名10歲孩童對大師說,希望長大後大師還依舊會關心他。大師向來都很關照青年人,大師就曾為鼓勵學生繼續為佛教事業而努力,連夜寫了「佛」字贈予學生。當時大師剛從腦中風中康復,大師的一筆一劃,無不帶出他對青年人的疼惜。
大師強調要「給人希望」,慧喜法師透露,在大師的要求下曾與其他法師翻閲外界與大師的書信,4千多封的信件內容,都與尋求金錢上的資助有關,而大師都一一為大家解決安全問題、實現留學深造的夢想等。
曾毓林請李瑞騰以學者的角度談《星雲大師全集》的社會功能,李瑞騰首先談及大師一生出版許多著作,而大師總把書籍版費捐出,就如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這都是在回饋社會,可以説是「筆墨所得,回饋筆墨」。此外,大師鍾愛古典文學,寫《釋迦牟尼佛傳》,是對歷史的改編,寫《海天遊踪》,當中有許多關於參訪各國的遊記,因此,佛光山大力推廣歷史類的作品集,也增設報告文學的獎項,使得佛光山能推廣文學,秉持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出版各類出版品。
楊錦郁以讀者身分,講述自己受大師著作的影響。她因為大師〈老二哲學〉的文章,讓她能在職場生涯中做到不與人產生衝突;一句「禪是一朵花,禪是一輪月,禪是一生情,禪是一顆心」啓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在去年出版《花希望成為自己的樣子》一書。
最新消息
光明大學新生 勇奪歌唱大賽殊榮
2025-11-20紐約松鶴學苑結業 展現學習生命力
2025-11-20菲律賓三好校園頒獎 教育局肯定三好啟迪和諧
2025-11-20贈《獻給旅行者365日》寶典 禧榕軒大飯店共成文化善行
2025-11-20宏法社贈書三校 以閱讀陪伴偏鄉學童展開心靈旅行
2025-11-20金剛寺公益贈香米 實踐三好傳關懷
2025-11-20達拉斯出席土耳其教會感恩餐會 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友誼
2025-11-20金門縣文化局參訪佛館 期許打造有血緣、文化、慈悲的島嶼
2025-11-20高雄市調查處參訪佛館 佛門公門目標都為社會祥和
2025-11-20國際佛光會墨爾本協會舉辦醫療講座 探討身心靈健康
2025-11-20
相
關
消
息







